本文主張:(1)修改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及地方制度法,在2018年縣市議員選舉,比照立法委員選舉採取兩票制,設置政黨比例代表,區域及原住民議席及選區先維持不動,新增與區域及原住民議席等額的政黨比例代表。人數最多的新北市議會將由66席增為132席,最少的連江縣議會將由9席增為18席。(2)到2022年選舉前,再檢討採用完全政黨比例代表制,抑或單一選區兩票制,並檢討議會總議席數。(3) 刪除《人民團體法》「不得成立區域性政黨」的規定,開放地方政黨成立。(4)地方政黨的補助金,依地方議會政黨比例代表得票數計算。
本文認為,以上制度實施結果,將帶來四項改變,成為台灣第二波民主化的新動力:
(一) 弱化黑金勢力、地方派系、家族政治的影響力。戰後,國民黨在
「威權侍從體制」下,長期藉由地方黑金勢力控制的人際關係,進行選舉動員。而民進黨邁向執政過程中,招降納叛,為求勝選,「撿到籃子裡的就是菜」,在「實力至上」的勝選邏輯下,地方黑金勢力成為地方永遠的執政黨。政黨比例代表制,將帶動新的政治參與,增加多數不受地方黑金勢力控制的議員,將使台南市議會「藍綠共謀盜採砂石利益」「藍綠共享虱目魚統戰紅利」的模式更難運作。而訴諸政黨形象、政黨政見與政黨支持的比例代表候選人,也將更有機會擺脫「選民服務-特權關說」的分贓體系。
(二) 促使民進黨、國民黨兩大黨進行地方黨部改革,暢通優秀青年人才
的參政管道。2018年倍增的名額,以及政黨票的新選舉方式,將打破黨內派系、地方派系論資排輩、拔擢家臣的遊戲規則,讓優秀人才的參政管道更為暢通。在擴增黨提名權力的同時,各界也將相應地要求完善黨內民主與問責機制。而大量增加的青年議員(在民進黨為當然黨代表),有可能在民進黨與國民黨內,形成一股新力量,挑戰黨內既有的派系權力結構。
(三) 以地方政黨的多元價值,打破兩黨壟斷。2008年開始實施的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造成兩大黨壟斷國會席次的現象,選民進而被迫支持較有可能當選的兩黨候選人。而中央政治的兩黨壟斷,也強化了地方政治的兩黨壟斷,雖然縣市議員選舉是複數選區,兩大黨以外的議員席次竟也從2005年的300席陡降至2009年的175席。
藉由地方政黨的籌組,讓環境生態、地方文史、勞動權益、永續農業、共享經濟、性別平權、動物保護、教育、醫療、照護、托育、社福等等標舉多元價值的地方政黨,豐富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未來的建國圖像。讓彰化「野鳥保護」,可以是地方公民團體,也可以是地方政黨。
(四) 以世代發聲,擺脫派系家臣政治。318太陽花學運後各政黨派系
努力吸收青年人才,青年參政也蔚為風潮,但無論「崩世代」、「攻城世代」或「魯蛇世代」,至今都未真正形成屬於青年世代的政治力量與政治綱領。進入各政黨的優秀年輕人,無法形成世代集體力量,勢必重蹈當年部分野百合青年進入政黨體制後,效忠個別派系天王,期待被拔擢的「家臣政治」。讓青年世代從地方政黨開始,嘗試形成新一代台灣人的新政治力量與政治綱領,就如同德國的綠黨與歐洲的海盜黨,讓青年政黨從地方議會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