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新聞稿】 318兩周年論壇,經民連呼籲拒絕服貿、貨貿、亞投行

318運動兩周年,經濟民主連合(原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今日上午舉辦論壇討論「在監督條例之後,新政府新國會應如何面對服貿、貨貿、亞投行」,由賴中強、魏揚、邱俊榮、高仁山、曾昭明4提出報告,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與陳惠敏秘書長與談回應。

經民連召集人賴中強指出:馬英九任內所推動的ECFA、服貿、貨貿、自經區、亞投行等對中經貿政策,固然是在執行國共連胡公報「先經後政」的談判路徑圖,而馬政府財經官僚一再宣稱此為台灣經濟的出路,則是基於六項錯誤過時假設。包括;1.假設關稅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2.假設FTA覆蓋率等於零關稅率,3.WTO杜哈回合談判已停滯,不加入區域貿易協定就是鎖國,4.假設中韓FTA將帶給台灣產業海嘯式的衝擊,5.假設服貿協議是台灣企業跨足中國服務業的必要手段,6.假設亞投行可以為台灣企業擴張市場,但這些假設已被證明錯誤或過時。經民連拒絕貨貿協議,因為它大量開放中國農工產品進口,犧牲農民基層產業與勞工權益,只為成就石化、面板、汽車十大財團曇花一現的短期利益。拒絕服貿協議,因為它衝擊基層服務業的生存權益,將醫療與照護徹底商品化,它開放中資經營金融、電信、廣告、印刷等產業讓中資可以經由經濟活動影響台灣的民主制度運作。拒絕亞投行,拒絕為矮化台灣主權、擴張中國政經影響力、惡化勞動與環境標準的國際強權金融資本主義競賽添材火。加入亞投行將為台灣帶來三重主權陷阱。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指出: ECFA非但無助於解決台灣經濟在國際經濟整合趨勢中被邊緣化的困境,這種妄圖「以技術換市場」的類自殺行為反而使台灣落入更依賴中國的「新邊緣化危機」。FTA會有引導一國資源運用方向的作用。對某一國的出口會因FTA而變得更容易,生產活動與資源分配必定會因而更迎合該國市場的需求。因此,若夥伴國的發展程度越高,則有拉動本國技術與薪資水準的良性效果,若夥伴國的發展程度低,則會有礙本國技術與薪資水準的提升,台灣近年出口大幅集中中國正是這種情形。優先選擇與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簽訂FTA才會是好的決策。此外,若夥伴國與本國的生產互補性越大,也越能從FTA中獲益,所以應該避免先與產業高度競爭的國家簽訂FTA。

台灣教授協會高仁山則舉鋼鐵業為例,鋼鐵金屬產業(包含不鏽鋼),因中國去化過剩產能,鋼胚低價傾銷台灣,一公斤的鋼胚比一公斤的蕃薯便宜,打的台灣鋼鐵業難以生存,而台灣政府卻無法到WTO告中國反傾銷,使用中國原料加工再出口的廠商,甚至也被許多國家場把台灣連同中國一同告反傾銷,使的台灣鋼鐵金屬產業倒的倒、逃的逃。

318運動參與者魏揚指出,未來八年民進黨執政與過去八年的馬政府相較,在民主程序及對中國立場上會有些不同,但是二者在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立場上並無本質上的不同,社運反而會面臨比馬政府時期更艱困的抗爭環境。

社會企業責任顧問曾昭明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提出批判:就國際社會對多邊開發金融機構的人權監督和生態監督來說,中國政府是將亞投行當成例外,而正是這種官僚主義的態度,就也註定了亞投行不可能是真正促進包容性成長和綠色發展的制度機構。未來亞投行運作後,將會拉低世界銀行、亞洲咖發銀行在從事基礎建設融資時的人權標準與生態標準。

與魔鬼交易?莫讓TPP傷害台灣


下午第二場論壇聚焦TPP,綠黨秘書長許博任指出加入TPP等自由貿易協定,是否有助改變台灣深陷三角貿易模式,擺脫對中依賴,是必須劃個大問號的。就以ICT產業為例,因為WTO架下ITA協定的簽署,台灣ICT產品出口關稅幾乎為零,但產業仍然高度外移中國。換言之,產業的關稅優勢,跟產業外移與否的關聯性極低。要擺脫對中依賴,解決台灣經濟的沉痾,關鍵還是在產業轉型。兩大主要政黨也都如此認為,紛紛提出產業轉型的政策。那麼加入TPP,跟產業轉型又有何關聯呢?以蔡英文產業政策為例,他提出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療、智慧機械、國防航太等五大創新研發產業,希望藉此帶動國內產業轉型。但綜觀目前國內關於TPP受益產業的討論,多半仍聚焦於紡織、石化、基本金屬、塑膠、成衣及汽機車零配件等產業,是否受TPP原產地規則影響,或者能否取得更多關稅優勢,與前述產業創新轉型計畫似較無關聯。貿易政策理論上是落實產業政策的手段,但目前來看,加入TPP這項貿易政策,與台灣推動產業轉型,進而擺脫對中依賴的產業政策主流論述,其關聯性也仍待觀察。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博士吳啟禎表示:面對TPP議題,應該首先洞悉主控者-美國-的地緣策略盤算,找出有利於台灣的政治切入點以鞏固國家安全,然後回歸經濟層面,探討TPP對於社會經濟乃至自然生態與勞動價值的意涵。歷史上,美國從未像寄望TPP一般將國際經貿規則與自身國家安全綑綁在一起,其戰略目標清楚地瞄準中國,希望透過TPP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經同盟關係,藉以壓抑中國崛起或者逼使中國轉往重視法治、人權與環保方向進行改革。為了達到這項政治目的,美國勢必得在經濟談判條件上對會員國釋放利多,同時設定中國難以企及的新型經貿遊戲規則。為因應TPP變局,越南已成為台商投資的新熱點,這項資本遷徙雖然有助於台灣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卻不足以為台灣經濟帶來轉型動力。除國安與政治層面的考量之外,台灣公民社會思考TPP可能的經濟衝擊,可借鏡發展已久的國際經濟整合之分析架構,在短期效果方面觀察TPP所標榜的高勞動與高環保標準能否實際造成全球剝削生產體系的相對式微?至於長期效果-即產業競爭力-其實取決於國內科技創新實力與經濟治理模式,非關乎TPP之情事,不宜混為一談。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報告「專利延長保護對國內生技產業與健保財務之影響」,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報告「如何讓TPP不會傷害台灣農業」,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劉靜怡報告「從TPP智財專章看公益與自由的未來」。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及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出席與談。